对此,我国相继出台重要政策,针对相关问题不断进行调整,致力于攻克推广粪污资源利用的难题。
营业收入最高的为废物回收业务的格林美,其次为上半年中标王之一的蒙草生态,华西能源、神雾环保及盈峰环境上半年营收均为20多亿,其中华西能源以微弱之差荣登第三位。科林环保科林环保剥离原有的袋式除尘业务,于去年12月底开始布局光伏发电新能源领域,2017年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呈大幅度增长。
因此杭锅股份将高参数生物质锅炉作为公司主打产品。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87亿元,同比下降206.31%。营业收入最差的为意料之中的三维丝。污水处理业务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6.26%。津膜科技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47.99%。
因此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4.2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42%。征求意见稿要求,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及时在环保部门搭建的统一公开平台上发布环境信息,并对其自行发布的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在今年的9月18日前,公众可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征求意见稿说,重点排污单位应当公开的信息,包括基础信息、排污信息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等,其中排污信息主要涉及污染物及特征污染物的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排放标准及超标排放情况。对监测浓度或总量超过国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污许可证规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应在3日内向社会公开超标原因、应对措施等。环保主管部门应当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环保部表示,修订前的《办法》颁布实施后,在具体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未分类规定不同环境信息应公开的频次,对环境信息公开方式多、查询检索困难等,这些问题制约、影响了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效果。根据征求意见稿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重点排污单位未依法公开环境信息的,有权向环保主管部门举报。
而征求意见稿内容与《环境保护法》相关规定保持一致。环保部新修订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就提出了这样的规定。环保部表示,目前,在查询到已公布企事业单位名录的12个省份中,大部分均通过环保部门搭建的统一平台进行信息公开。环境信息公开则是最好的手段之一。
据环保部介绍,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行动已经在全国实施,目前工业企业达标率只约为70%,还有大量违法企业超标排污。征求意见稿提出,为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国务院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统一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以下简称统一公开平台),集中发布重点排污单位的环境信息。要扭转目前企业较大比例的超标现状,使企业守法成为常态。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应责令改正,处三万元以下罚款。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环保主管部门应当于每年年底前确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排污单位名录,并通过政府网站、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等便于公众知晓、获取的方式公布。同时,征求意见稿明确,重点排污单位应公开信息。
环保部说,一方面要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惩治超标行为,另一方面要督促和引导企业主动守法,强化企业的环境守法意识。征求意见稿说,环保主管部门有权对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公开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创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重点领域方面,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水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土壤污染修复装备、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与药剂、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等。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
《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化技术研发协同化创新发展,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发展,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国际化开放发展等五大重点任务。8月23日从工信部获悉,为面推进绿色制造,指导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公开征求意见
8月23日从工信部获悉,为面推进绿色制造,指导环保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公开征求意见。主要技术装备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培育十家百亿规模龙头企业,创建百家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规范企业,打造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形成若干个带动效应强、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
《指导意见》明确了,强化技术研发协同化创新发展,推进生产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推动产品多元化品牌化提升发展,引导行业差异化集聚化融合发展,鼓励企业国际化开放发展等五大重点任务。重点领域方面,包括大气污染防治装备、水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土壤污染修复装备、环境污染应急处理装备、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与药剂、噪声与振动控制装备等。环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10000亿元。《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行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取得新突破,创新驱动的行业发展体系基本建成
这么做有几个特点,一是林地所有者(承包者)的利益得到保障,信托基金确保每年返还不低于基准年份的分红。然而,这么做会较大地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不仅引起经济发展的下滑风险,而且还会引发一些矛盾,譬如生态禁令遭到当地居民抵制等。
三是借助市场之手提高林地副产品价值,最终实现高附加值的无害化种植方式。二是林地生产并没有绝对终止,而是进行无化肥的无害化种植,产量较之于先前大约下降30%。
另一种则是自下而上的非常之举。笔者亲身调研过一处浙江水源地,规模不大,整个水库仅为周边的几万人提供饮用水,但在其周边却环绕着一千多亩林地,由于使用了大量化肥种植毛竹,竹子产量虽然提高了,但残余的化肥也随着山地沟壑流入了水库,污染了水源地。
一是规模太小了,二是污染日积月累非常缓慢,没有引起当地居民或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样一来,水源地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势头肯定被遏制住,水质逐步改善。所幸非常之举终于来了。一种是自上而下的非常之举。
一旦发现水源地受到污染,政府部门便立即在其周边实行严格的生态禁令,禁止任何工业和农业生产,并限制生活排污,即所谓的环保一刀切。如果没有外部干预的非常之举,这个水源地最终的结局可能就会演化为环境与发展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此,我们显然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定力。比较以上的两种非常之举,可以发现,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来看,其实是差不多的,无论是通过环保国家机器实施的生态禁令,还是通过市场之手开展的林地使用流转,都基本上可以做到对生产排污的全覆盖,所以仅就规模而言,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实则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最近知乎上的一篇问答在朋友圈火了,问答题目为中国环保力度是否过大了?回答者以专业人士的身份阐述了当前环保政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其理由非常直观,那就是水源地受到了污染,水质在明显下降。就此而言,不论在什么程度上开展生态环境保护都需要一些非常之举。